二十四节气养生与用香备要·冬刊二

三五百科 66 0

  大 寒

  大寒是阳历的1月20日或21日。寒潮南下频繁,常有大风天气出现。由于低温,地面积雪不化,呈现出千里冰封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。所谓“三九四九冰上走”,说的正是在“大寒”前后的景象。古有“大寒小寒,防风御寒”的说法。潘奕辰说大寒时节气温较低,五脏六腑既需要吸收充足的养分抵御风寒,又要迎接立春的生发之气,因此,此时补气养血,濡养脏腑是养生的关键。香事表示由于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为脾所主。大寒的养生除了要遵守从冬季养藏、养阴、养肾的大原则外,还要特别注意养脾。脾是主管“粮仓”的,大寒时节应少吃海鲜和冷饮。因为此时天气寒冷,內食寒凉,则内外皆寒易伤脾胃,进而损伤正气。人体“龙脉”胃阳明经,起始穴位就是迎香穴,经常闻香可以起到开窍通络,养脾胃的功效。此时正值春节前,人们忙着除旧迎新,准备年货,非常忙碌。天顺志恒提醒大家,在此期间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活动,保持精神安静,凡事不要过度操劳,要使神志深藏于内,避免急躁发怒,香文化研究所表示多多用香可以舒缓神经,保持身心愉悦。大寒是冬三月之末,这一时节,除了要注意精神调养、早睡晚起之外,还应注意调养肾气,以免因肾气不足而降低机体的免疫力,减弱自身对寒邪的抵抗力。

  立 春

  立春,俗称打春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,一般在每年阳历的2月4日或5日。“立”为开始之意,立春意味着春天序幕的拉开,万物复苏的春季自此开始了。立春后要经常到户外活动,呼吸新鲜空气,陶冶情操,使得心神愉悦。立春后的饮食调理对身体健康很重要,宜甜少酸,还要少吃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。

 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,万物始升的特点,注意保护阳气,着眼于一个“生”字。春属木,与肝相应。木的物性是生发,肝脏也具有这样的特性。在生理特点上,肝主疏泄,性喜条达而恶抑郁。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的流水一样,需舒展畅通。所以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,要力戒暴怒,更忌情怀忧郁,应尽量做到心胸开阔,乐观向上,保持心境愉悦。春季气候变化较大,天气忽冷忽热,但人体皮肤肌理却逐渐变得疏松,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,所以,初春时节,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急于脱去棉服。我国许多民间养生保健谚语中,就有“春不减衣,秋不加帽”,“冬不蒙首,春不露背”,“春捂秋冻,到老不生病”等说法。古医书主张春时衣着宜“下厚上薄”,以养阳之生气。先把上衣减掉一些,裤子可晚一些减,下身宁热勿冷。

 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,宜食辛甘发散之品,不宜食酸收之味。古人说“阴冷莫过倒春寒”。所以,立春之后要适时增减衣服,本着“春捂秋冻”的原则,注意保暖实为上策。应保持地面的清洁卫生,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,这样就使各种病菌失去了滋生的条件。要加强体育锻炼。清晨起床后或散步、慢跑,或打拳、做操均有益;闲暇时间和朋友结伴去郊游、爬山,也会情趣盎然、愉悦身心,从而加速新陈代谢的进程和提高适应气候变化、抵抗疾病的能力。合理调节饮食结构。漫长的冬天里,人们大多在户内活动,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少,人际交往也相对减少,此时,人都有一种郁闷不畅,闭塞困惑的感觉。注重精神养生,这时可以到户外,在大自然当中听琴、品茶、焚香,敞开心扉,融入自然,以克服单调的生活方式,这对维护身心的健康,是大有裨益的。要注意避免“湿”气上身。立春后雨水增多,湿气加重,细菌、病毒容易生长和繁殖,春季养生要在防潮上下功夫,每天中午要开窗通风、薰香使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干燥透气。

  雨水

  雨水在每年阳历的2月19日或20日。在春季,肝旺而脾弱,脾弱又会使脾胃的运转、消化功能受影响,这就势必会引发精神抑郁、腹胀腹痛等。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。脾胃健旺、化源充足,脏腑功能才能强盛。脾胃是气机上下调达的通路,脾胃协调,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,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,养脾也要静心,打个香篆,静心又超然。要保证心平气和,使肝气不横逆,使脾胃安宁,让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,以达到健脾的目的。静心养气,既不会扰乱心血,也不会损耗心气,使心气充和,进而滋养脾脏,养脾得以健胃。雨水时节,温差变化较大,病原微生物容易大量滋生,因此也是肺炎和其他呼吸系统感染的高发期。一是平时进行适当的锻炼,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;二是生活要有规律,注意休息,防止着凉感冒;三是老年人和孩子在呼吸系统易感染的季节,尽可能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,室内要经常通风,保持空气清新;四是尽量不要到医院探视高烧不退或肺炎的病人,如需要探视,要戴多层纱布的口罩;五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有糖尿病、慢性气管炎、肺结核、冠心病和慢性心衰的病人要下决心戒烟;六是要养成薰香的习惯,可以去除一切负面能量。弘扬传统文化 关注“奕辰有约”!

标签: 节气养生